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OK文学 www.okwx.cc,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且你的人生到现在,还没有任何的瑕疵,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汉朝初期的几个天子,都很优秀。

    刘邦军事能力不如你,但也很优秀,对待丰沛功臣也算是仁至义尽,而且生性豁达,面对生死还能笑骂,说出是天命的话。

    刘盈有些平庸,但他以诚待人,有一批誓死效忠他的臣子,留下的君臣之义也足以作为后世典范。

    刘恒能完美的承接洛新留下的政治格局,还能进一步发展而不仅仅是守成,甚至能在不少地区不收赋税,在文治上,几乎是个不可复制的奇迹。

    刘彻对大一统的彻底塑造发挥了很强的作用,还彻底重建了四夷体系,打垮匈奴,他在对外的战略上,无愧于武皇帝的谥号。

    这四位君王,各有各的优点,每一位都足以垂范后世,但换一个角度来说,又都各有明显的缺点,如果是以前的话,可能算是挑刺。

    但你出现了,你有没有想过,成为综合这四人优点的一位圣王呢?

    如果可以的话,你将是无人可以超越的第一圣王,你将真正的超宗越祖!”

    洛苏存在于世上,没有什么世俗的东西能够让他上心,他的心里只有家族荣耀和诸夏辉煌,现在他又想要教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圣王。

    李世民听的只觉血脉喷张,巧了,李世民对其他的还不算是特别热衷,但他对成为一个明君有种执念,对于成为圣王,更是完全不能拒绝,他一直都以尧舜这些传说中的圣王来要求自己。

    而又有什么,比一位真的教出过圣王的古之贤臣的教导更容易达到呢?

    又有什么,比素王的玄孙更有说服力呢?

    又有什么,比一位三代之治时期的古之贤臣,更能让他靠近那些古之圣王呢?

    在洛苏说话的中途他就想要打断洛苏说自己想,但他强行克制住了,等到洛苏一说完,他立刻就疯狂点头道:“文公,朕这一生唯一所心慕的,就是圣王之道,还请文公一定要教朕。”

    洛苏却笑着说道:“你现在就是圣王。”

    ?

    虽然听到洛苏这么说李世民很高兴,但他不是听人夸自己的,而是真的想要听建议,洛苏温声道:“你现在不由自主的就在恪守圣王之道,我将你身上的优点给你一一记录下来,然后告诉你,你再按照这些一直坚持下去,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人生呐,贵在坚持,一时圣明容易,一生圣明却艰难,多少人晚节不保,这正是人性啊,富贵了就容易骄奢淫逸,成就了就容易志得意满,压抑了就容易放松,一松就万事皆休。

    你身上有一个很难得的优点,那就是和比你弱的人讲道理。”

    啊?

    李世民有些懵,“讲道理?”

    这算什么优点?

    洛苏却颇为感慨的说道:“因为只有讲道理的君王才能够接受进谏,因为只有君王讲道理,臣子才敢说话,臣子敢说话,才不会闭塞言路。

    只有君王讲道理,臣子们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,而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丢掉了性命。

    只有君王讲道理,君臣间才能有清明的政治,汉仁宗皇帝刘盈就非常讲道理。

    对于一个君王来说,讲道理是个稀奇的事情。

    你仔细想想,在你这二十七年的人生中,有多少次是因为讲道理而人心归附的。

    你身上的优点,简直生来就是为成为圣王而准备的。”

    这下李世民明白了,他在殿中转着圈踱步,一拳砸在掌心,颇为掌心道:“文公。

    这难道就是所谓的,天下之事,逃不出一个理字。

    只要君王一直持身以正,就始终都能够占据正位,就不需要使用阴谋诡计,而是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事。

    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律法,而是人情,而是人心,只要我在人心中是正确的,就算是有时候违反律法,也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就像是我杀死我的大哥,我发动了一场政变,这听起来是不对的,但实际上我遭遇的反对并不大,因为在人心中,我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原来如此!

    原来如此!

    君王就是要成为人心中的正义!”

    真是孺子可教也!

    和李世民这样的君王相处,就是舒服,洛苏又说道:“成为圣王的另外一点,就是要克制欲望。

    这一点很难,比起你纳谏更难。

    民间的土财主一旦富贵尚且要享受极乐,又何况君王呢?

    端坐在人间的最高端,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欲望,天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予取予求。

    在大多数人看来,这甚至是天经地义的,在这种情况下,想要克制欲望,那可太难了。

    但克制欲望是成为圣王最关键的一点。”

    克制欲望。

    李世民轻咳了两声,这对他的确是有些难,他回坐在洛苏对面问道:“文公,这欲望,爱美人算吗?”

    李世民和长孙氏的确是恩爱,但他后宫人也确实不少,而且荤素不忌,洛苏闻言颇觉好笑,“爱美人不算,只要宫中别千万人,无所事事即可,几十人美人,这是天子应该有的礼制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松了一口气,既然美色不算,他便正色问道:“那文公所说的欲望便是修建宫室等了。

    文公放心,隋炀帝前车之鉴,我深深为之胆寒。

    我是大唐的君主,没有国朝就没有我这个君王,没有百姓就没有国朝,古话说君如舟民如水,我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用剥削压迫百姓的方法来供奉君王,就像是隋炀帝修建龙舟,最后亡国,这就像是割下自己的肉来让自己充饥,等到吃饱了,人却死去了。

    隋文帝修建的粮仓,里面的粮食吃五十年都吃不完,这些都是骗取百姓的存粮,但是百姓饥饿的时候他却不用来赈灾,任由百姓自生自灭,等到亡国的之后,这些粮食又有什么用处呢?

    君王的欲望太大,就不得不加重赋税,加重赋税百姓就不能生活,百姓活不下去国家就会覆灭,国家覆灭我这个君王就会落到和炀帝一样的下场。

    我经常以隋炀帝作为教训,绝对不会犯他的那些错误,还请文公放心,日后我如果有不正确的,请文公指出。”

    从李世民的话中,洛苏就知道隋炀帝留给他的阴影太重了。

    同样是二代君王。

    同样是嫡次子。

    同样是不正常登基。

    他可太怕自己赴隋炀帝的后尘了。

    在洛苏看来,这是一件好事,大多数人都不会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,但李世民这明显是隋炀帝身上得到深刻教训了。

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

    李世民突然有些踌躇和犹豫。

    洛苏见状立刻问道:“你是不是想要问关于太上皇的事?”

    见洛苏看出来了,李世民便点头叹息道:“封赏之日,太上皇去游玩,于是我率领群臣在太极殿中,但是那毕竟是太上皇的宫殿。

    我认为太上皇久居太极殿,而我作为天子却居在旧东宫,这不能显示正位天下。

    而且会让天下人时不时想起玄武门之事。”

    这的确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洛苏略一思索后便说道:“天子,我有一言,你且一听。

    我知道在这些年中,太上皇偏向隐太子,想要终结你的政治生命,甚至想要终结你的生命,这导致你们父子亲情几乎破裂,你心中对他多有怨恨。

    但我的建议是,你主动的去修复这段关系,你可以让太上皇搬离太极殿,这件事可以让平阳和玄夜去做,但是你不要做出什么让自己以后悔恨的事情来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闻言笑笑,却并没有将这番话放在心中,他现在还年轻,还不能体会李渊面对两个儿子纷争的心情。

    洛苏看出来了李世民的心理,暗叹一声,李世民的爱憎太强烈了。

    这固然是他成为圣王的优势,但同样也是他的弱点之一。

    虽然李世民并不想主动的去和李渊修复关系,但洛苏说的让平阳和洛玄夜去劝李渊之事,他还是记在了心中,找到合适的机会,就让李渊“主动”把太极殿让出来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南面而王!

    堂堂天子,总是待在东宫中算是怎么回事,简直滑稽。

    而且李世民还有一重没说出来,但洛苏默认的意思,那就是他要彻底开始对武德年间的政策开始清算了。

    贞观是新政,什么叫做新政?

    自然是将以前的政策都改掉,在李世民看来,武德年间的大唐是阴暗的,是完全和隋朝没有很大区别的,根本就没有新朝的煌煌气象。

    建立属于贞观朝的新气象,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武德朝的阴暗以及错误都提出来,然后一一改掉。

    他要彻底和武德旧政划清界限,以彰显属于自己的英明神武,以彰显贞观的恢宏,这自然是在李渊脸上抽巴掌,但李世民必须这么做。

    政治上的清算,是残酷的,李渊留下的政治遗产几乎都要被李世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。

    洛苏默认了这一点,因为他也觉得李渊武德朝的政治遗产乏善可陈,毕竟整个武德年间,前半部分在打天下,内政上主要是配合李世民征战。

    后半部分李渊在维持太子和秦王间的平衡,大唐在不断的内斗,这种情况下,怎么可能有什么重要的足以影响以后得政策出现呢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李世民离开灵天阁后,就立刻去找洛玄夜前来,他希望能够尽快让李渊搬离太极殿,他的贞观新政,要在太极殿中颁布才最好。

    洛玄夜匆匆从郡王府赶往皇宫,李世民一见他来,也不客气,立刻道:“玄夜,我有一件大事,要交给你来做。”

    “让太上皇搬离太极殿?”

    洛玄夜听罢惊道,然后立刻就反应过来,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做。

    “玄夜,行不行?”

    洛玄夜皱皱眉头,缓缓道:“可以,但有些问题,陛下要解决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“王道仁政”。

    这是贞观元年大唐君臣对未来天下的第一个期盼,这是神秘的国师洛苏出现在大唐政坛上的第一个对大唐帝国的规划,这仅仅是他恢宏蓝图的冰山一角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李世民何以从诸圣王中脱颖而出,“古之圣王皆不及之”,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认为自己身为君王就拥有无限的权力和威福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他站在太极宫中,万民向他叩首,炽热明亮的光洒在他身上,他并不气势凌人,而是低下头,在他的身前有一条大道,叫做圣王之道,道路的尽头有一册画卷,百姓在其间饮乐,叫做贞观。”——《唐王朝兴衰史》

    (本章完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